2010年3月9日上午,徐匡迪院长接受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中国三峡》摄制组采访。在采访中徐匡迪院长指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发挥着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三峡工程的建成,凝聚了几代国人的期望与智慧,铸就了惠及千秋的民生水利。
徐院长说,从上世纪早期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到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都曾关心和过问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建设问题。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进一步扩大对三峡工程的论证,重新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1992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到今天三峡工程建设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三峡工程是世纪工程,不仅造福子孙后代,更可告慰先人。
2008年2月,受国务院委托,工程院启动了“三峡工程论证及可行性研究结论的阶段性评估”工作,先后有几十位球探体育比分_足球比分直播-【官网认证】和近300位专家共同参与,成立了项目评估专家组以及10个评估课题组。通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完成了覆盖地质、地震、水文、防洪、泥沙、生态与环境、枢纽建筑、航运、电力系统、机电设备、财务经济和移民等相关学科领域的评估工作。
徐院长说,三峡工程的兴建过程,认真贯彻了科学论证、科学决策、科学建设和科学管理,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理念。三峡工程的建成是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检验,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除工程本身的巨大效益外,它还带动了我国多个行业的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并在很多方面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科技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为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国工程界的骄傲。
综合评估认为,三峡工程“原论证”做出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的总结论、推荐的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及“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并经受了工程建设和初期运行的实践检验。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枢纽工程建设、库区移民安置、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初期运行已开始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实践证明“原论证”的总结论和建设方案是完全正确的。
评估认为,三峡工程是一个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巨大。当然在这项浩大工程中,也能总结一些经验教训,还有诸如部分移民脱困、防止滑坡等问题要逐步解决和完善。(王元晶)